北窗雅言寄朱仁叔

风日暖,天大裘。 蝇飞打窗油,北窗坟策高于丘。 我欲发视劳牵抽,把酒起望天门陬。 斜鸿书破半张纸,枯荷网空散铅水。 机中挑出锦文诗,泪满鸳鸯半身紫。 新愁波不穷,后愁更随风。 美人如娇春,何物可御冬。 古人已恨愁不足,却遣今人送愁续。 轻将玉斧赠吴刚,漏得寒光照孤宿。 素女为天拣退丝,伶伦猛截孤生枝。 沙虫含冤射千载,谁劝黄竹栽瑶池。 歌夜长,歌夜短,淮南桂枝香满满。 为君持酒寿金人,少待露盘辞玉椀。

译文:

天气暖和,阳光明媚,天空好似一件巨大的皮裘笼罩着大地。苍蝇飞舞,时不时撞在涂了油的窗户上。北窗下堆满了像小山一样高的古代典籍。 我想要翻开这些书,却因它们堆积太多而费力地抽找。我端起酒杯,起身眺望天门的角落。天空中排成斜行的大雁,仿佛在半张纸上书写着字迹;枯萎的荷叶破败不堪,上面散落的水珠如同铅水。 女子在织布机中织出带有锦文的诗篇,泪水浸湿了绣着鸳鸯的锦缎,那鸳鸯的一半都被染成了紫色。新的忧愁如波浪般连绵不断,后面的忧愁又随着风接踵而至。 美人如同娇美的春光,可在这寒冷的时节,用什么来抵御冬天的寒意呢?古人就已经遗憾忧愁不够多,如今却又让我们这些今人继续增添忧愁。 就像轻易地把玉斧赠给了吴刚,让寒冷的月光透过缝隙洒在独自住宿的人身上。素女为天挑选蚕丝,剩下了被淘汰的丝缕;伶伦狠心地截断孤独生长的树枝做成乐器。沙虫含冤的故事流传千年,可又有谁会劝说在瑶池边栽种黄竹呢? 歌声唱起来,感觉夜晚有时漫长,有时又短暂。淮南的桂枝香气四溢。我为你端起酒杯,向金人敬酒祝寿,稍等片刻,露盘就要离开玉碗了。
关于作者
宋代敖陶孙

敖陶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乡荐第一,省试下第,客居昆山。后在太学时因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历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理宗即位,奉祠归乡。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陶孙以诗名于时,有《臞翁诗集》,已佚。遗诗见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敖陶孙诗,第一、二卷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诗集》为底本,校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第三、四卷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诗为底本。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