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原伯大卿 其二

群献余端绪,中原故典刑。 风霜催短日,河汉独晨星。 凄恻丹心在,萧条世路丁。 天高那可问,挥泪湿青冥。

译文:

众多贤臣良才所留下的,不过是些零散的见解和主张;而中原曾经的那些典范人物和优良传统,如今也渐渐消逝。 岁月就像风霜一样,不停地催促着白昼变得越来越短,人生的时光也在快速流逝;在这世间,如同曾经闪耀的星辰般的杰出人物,如今只剩下寥寥几颗,就像银河中孤独的晨星。 曾原伯大卿怀着一片赤诚的丹心,即便面对世间的种种艰难困苦,这颗丹心依旧凄恻动人;可惜他生逢世路萧条、艰难的时代。 天是那样的高远,我心中的疑问和悲愤又该向谁去诉说呢?只能任由泪水流淌,打湿了这茫茫的天空。
关于作者
宋代孙应时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岩尉。历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