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给事芾 其二

早岁规模大,中年出处明。 两朝高献纳,六郡凛威名。 虽作收身去,终余报国诚。 秣陵天下计,惆怅此时情。

译文:

在您年轻的时候,就有着宏大的志向和规划,展现出非凡的格局。到了中年,您对于出仕为官还是退隐闲居的选择,态度非常明确,尽显磊落风范。 您历经两朝,在朝堂之上积极进言献策,提出了许多高明的建议和意见,为国家大事殚精竭虑。您先后治理过六个郡,在地方上有着令人敬畏的威名,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 虽然您后来选择抽身离去,归隐田园,但您心中始终怀着对国家的赤诚忠心,从未忘却报国的理想。 如今想起您曾为国家在秣陵提出的那些关乎天下的大计,再看看当下的情形,我心中满是惆怅之情,为没能更好地实现您的谋划而感到惋惜。
关于作者
宋代孙应时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岩尉。历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