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邱直长和欧公三游洞韵

维舟下牢关,散策上西岭。 天风吹我裳,恍惚非人境。 丹崖翠壁明空山,呀然洞府葱茏间。 珊瑚为门玉为里,石骨千年凝绿髓。 伏龙奇鬼相回环,窗户玲珑五云起。 风马霓旌去不留,棋床丹灶岩之幽。 流水潺潺山寂寂,时有野鹤飞迎客。 提携琴酒聊一欢,呼取渔樵任争席。 日暮欲归归路迷,襟期浩荡谁当知。 好种桃花便终老,更寻何处武陵溪。

译文:

我把船停靠在峡州下牢关,然后悠闲地漫步登上西边的山岭。 天空中吹来的风轻轻拂动我的衣裳,我恍惚间觉得这里不像是人间的境地。 红色的山崖和翠绿的石壁,在空旷的山间显得格外明亮,忽然间,一个葱茏的洞府出现在眼前。 这洞府的门好似用珊瑚做成,里面就像美玉砌成,石头的纹理历经千年,仿佛凝结着碧绿的玉髓。 洞中怪石嶙峋,有的像伏着的龙,有的像奇异的鬼怪,它们相互环绕。那洞中的孔隙如同窗户般玲珑剔透,仿佛有五彩祥云升腾而起。 那些仙人驾乘的风马和云霓做的旗帜,早已离去不再停留,只有那下棋的石床和炼丹的炉灶,还安静地待在岩洞的深处。 山间流水潺潺作响,四周一片寂静,时不时有野鹤飞来,仿佛是在迎接客人。 我带着琴和酒,在这里暂且享受这份欢乐,招呼来渔夫和樵夫,和他们随意地坐在一起,也不讲究什么礼节。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我想要回去,却发现已经迷失了归路,我内心那开阔的情怀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 我真想在这里种上一片桃花,然后在此地终老一生,又何必再去苦苦寻找那传说中的武陵溪呢。
关于作者
宋代孙应时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岩尉。历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