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行

两崖夹道立削铁,涧水悲鸣浅飞雪。 上有石城连天横,剑戟相磨气明灭。 出门下瞰山盘纡,石磴斗落十丈余。 敌来仰首不得上,百万渠能当一夫。 井蛙未识河山广,分明到此生狂想。 岂知天险乃误人,祸首子阳终衍昶。 渭水秦川指顾中,剑门空复老英雄。 传檄将军真得意,落星愁杀卧龙翁。

译文:

### 第一段 道路两旁的山崖像被削过的铁壁一般,直直地矗立着,中间的山涧溪水发出悲切的声响,溅起的水花好似浅淡的飞雪。在这险峻之地的上方,有一座石城横在天际,城墙上林立的旗帜和兵器相互摩擦碰撞,那股威严的气势时隐时现。 ### 第二段 走出城门向下俯瞰,只见山峦曲折盘绕,石头台阶陡峭地向下延伸,落差足有十丈有余。如果有敌人来犯,只能仰着头却根本无法攻上来,就算是百万大军又怎能奈何得了一个守卫的勇士呢。 ### 第三段 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就像井里的青蛙,不了解山河的广阔,来到这里,便狂妄地以为凭借这地势就能高枕无忧。他们哪里知道,所谓的天险有时反而会误人啊。当年的公孙述和孟昶,不就因为依仗天险,最终落得个灾祸临头的下场。 ### 第四段 站在这里,仿佛渭水和秦川都在眼前,可剑门关虽然坚固,却只能让英雄们空耗岁月,渐渐老去。那些发一纸檄文就能让敌人屈服的将军,自然是春风得意。可当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却像那陨落的星辰一般,壮志未酬,满心忧愁啊。
关于作者
宋代孙应时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岩尉。历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