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果僧舍与叶养源论武侯出处作数韵记之

隆中躬耕归,抱膝咏梁父。 谁称此卧龙,名字震东土。 平生惟老庞,忘言各心许。 相从亦何为,誓不入州府。 敲门刘豫州,见我欲安语。 三来信勤恳,定非曹袁侣。 社稷高帝孙,此公更儒苦。 不辞为君起,死生不相负。 呜呼豪杰士,所重在出处。 人言汉丞相,阿衡师尚父。 纶巾拜遗像,英气凛千古。 当时实少年,才二十四五。 风云有时会,人物难浪与。 诸贤诚慷慨,毋劳自夸诩。

译文:

诸葛亮隐居在隆中亲自耕种田地,闲暇时抱膝吟诵着《梁父吟》。 是谁赞誉他为“卧龙”呢?这名字在东方大地声名远扬。 他一生之中唯有和庞德公最为投缘,彼此不用言语就能相互理解、内心认可。 他俩在一起又做些什么呢?立下誓言绝不踏入州府的大门。 这时,敲门来访的是刘备,他见到诸葛亮想要恳切地表达心意。 刘备三次前来拜访,态度诚恳殷切,他必定不是曹操、袁绍之流。 刘备是汉高祖的后代,而且他为人儒雅又历经困苦。 诸葛亮于是不再推辞,决定为刘备出山,发誓无论生死都不会辜负他。 唉!那些豪杰之士啊,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出仕和隐居的选择。 人们都说诸葛亮这位蜀汉丞相,如同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尚一般。 我头戴纶巾,拜谒诸葛亮的遗像,他的英雄气概凛然长存千古。 想当年,他其实还很年轻,才二十四五岁。 风云际会有时机,杰出人物可不能随意评说。 诸位贤才诚然慷慨激昂,但也别徒劳地自我夸耀啊。
关于作者
宋代孙应时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岩尉。历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