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壁阻风登小山四望书怀

崇阿岸长江,荒蹊得徐步。 徘徊一舒眺,邂逅豁心素。 天壤故宏廓,川涂渺回互。 苍烟极东溟,落日临北固。 波光荡汀渚,碧色明草树。 淮南平如砥,万象入指顾。 低迷江都宫,隠辚瓜洲戍。 依依眷昔游,恻恻起遐慕。 向来犹喜事,所历有奇趣。 摧颓八九年,日已不如故。 两脚厌行李,万里谙长路。 迺穷岷山源,重到入海处。 结交岂不广,览古亦云富。 所抱忧国心,知非济时具。 晨昏耿重闱,裘葛窘童孺。 脱然决东耕,孤舟久东骛。 寖近真自喜,凌险有余惧。 可怜兹丛薄,政尔淹杖屦。 云容尚飞扬,风意何鬰怒。 人事谅难必,江神非所忤。 庶蒙皇天慈,稳借一帆度。 致意孙兴公,寻君遂初赋。

译文:

高高的山峦矗立在长江岸边,我沿着荒芜的小路缓缓前行。 我在这儿徘徊着,放眼眺望,偶然间心境豁然开朗。 天地本就无比广阔,河流道路曲折交错、渺远难辨。 那青苍的烟雾一直延伸到东海,落日正渐渐靠近北固山。 波光在汀洲间荡漾,碧色让草树显得更加鲜亮。 淮南之地平坦得如同磨刀石,万千景象都尽收眼底。 江都的宫殿隐隐约约,瓜洲的营垒连绵起伏。 我深情地眷恋着往昔的游历,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思慕之情。 过去我还喜好探寻奇事,所经历的都充满了奇特的趣味。 然而近八九年来,身体和精神日益衰退,一天不如一天。 我早已厌倦了四处奔波的旅途,万里长途的艰辛我已熟知。 我曾探寻到岷山的源头,如今又再次来到长江入海口。 我结交的朋友不可谓不广泛,览阅古迹的经历也算得上丰富。 但我怀着的那颗忧国之心,自知没有拯救时局的才能。 早晚都牵挂着家中的父母,还要为孩子们的衣食住行而发愁。 我毅然决定回到东边去耕种,驾着孤舟长久地向东行进。 渐渐接近目的地,我暗自欣喜,但面对艰险仍心有余悸。 可惜这一片草木丛生之地,让我在此停留,迟迟不能前行。 天上的云还在飞扬,风却如此猛烈、愤怒。 人事本来就难以预料,我也不敢得罪江神。 但愿能蒙受皇天的慈爱,稳稳地借得一帆顺风,顺利渡过长江。 在此向孙兴公致意,我也要追寻他《遂初赋》里的归隐之意。
关于作者
宋代孙应时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岩尉。历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