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晦翁遗文凄怆有作

先生千载人,浩气隘穹壤。 早薄声利交,超然傲尘鞅。 饮酒读离骚,追游必豪爽。 风月饱高吟,云泉擅奇赏。 切骨痛国雠,嚼齿愤奸党。 纵谈天下事,一一如指掌。 歛意师圣贤,精心玩图象。 全体极浑涵,灵根妙充养。 昭昭陈轨辙,坦坦辟榛莽。 陶镕就醇粹,鞭策收勉强。 瞿聃息遁辞,关雒大遗响。 师道屹尊严,人材兴倜傥。 宸纶叹廉靖,朝迹惎忠谠。 康庐委符竹,越绝畀英簜。 刍牧活饥惸,天日快幽枉。 命义信行藏,风标何肮脏。 晚来侍细旃,时益异畴曩。 孤踪反山林,百怪幻夔魍。 先生一澹然,几微宁怏怏。 冬曦暖袍屦,秋风飒几杖。 尚可淑后来,何言遂长往。 暌离思远道,殷勤媿殊奖。 常怀订群疑,忍独拜遗像。 感旧日萧瑟,出门增惝怳。 一致无古今,万世均俯仰。 微言在遗墨,没齿抱遐想。 末路诚刺促,中扃故弘敞。 惟善不可诬,惟恶不可长。 百年非所知,常如侍函丈。 题诗自激昂,山川悲莽苍。

译文:

先生是千年一遇的杰出人物,他的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早年就轻视追名逐利的交往,超脱地傲视那尘世的羁绊。 他喜欢饮酒吟诵《离骚》,与人交游必定洒脱豪迈。 在清风明月中尽情高歌,对云雾清泉有着独特的欣赏品味。 他刻骨痛恨国家的仇敌,咬牙切齿地愤恨奸邪党羽。 纵谈天下大事,每一件都了如指掌。 他收敛心思向圣贤学习,精心钻研各种经典图像。 他的学识修养浑然一体、博大精深,内在的灵根得到精妙的涵养。 他清晰地陈述行为准则,坦然地开辟前进道路。 他培养自己达到纯粹的境界,鞭策自己克服勉强的状态。 让佛道两家无言以对,继承并发扬了关学和洛学的遗风。 他树立的师道威严庄重,培养出的人才潇洒不凡。 皇帝赞赏他廉洁安静,可朝廷中的小人却忌恨他的忠诚正直。 他被派往庐山任职,又到越地担任重要职务。 他像照顾牲畜一样关怀救助饥饿孤苦的人,让冤屈得以昭雪,如同拨开云雾见到天日。 他坚守道义,对仕途的进退看得很淡,风度品格是多么刚直不阿。 晚年他侍奉皇帝,当时的时势和过去大不相同。 他孤单的身影返回山林,世间的妖魔鬼怪纷纷浮现。 先生却淡然处之,内心哪会有丝毫的怏怏不乐。 冬日的暖阳温暖着他的袍鞋,秋风中他手持几杖潇洒自在。 他本还可以教导后世之人,没想到竟这么快就与世长辞。 与先生暌违已久,思念着那遥远的过往,对他给予的特殊嘉奖深感惭愧。 我常常想着和先生一起探讨各种疑问,如今却只能独自拜谒他的遗像。 回忆起旧日的时光,心中满是萧瑟之感,出门更觉茫然若失。 真理不会因古今而改变,千秋万代人们对先生都应敬仰。 先生的精妙言论留在遗作之中,我终生都会心怀遐想。 我的人生道路到了末年实在是局促不安,但内心依旧豁达宽广。 我深知善良不可被污蔑,邪恶不能让它滋长。 百年之后的事我无法预知,但我会永远感觉像在先生身边聆听教诲一样。 我题诗以抒发内心的激昂之情,山川也仿佛在这苍茫中一同悲叹。
关于作者
宋代孙应时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岩尉。历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