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苔墙下斑斓长,烟霏谷口依稀上。 晨辉迳奔鸟声来,夕影屡逢蟾魄晁。 杖拖瘦路鸣敲铿,天台庐阜著脚行。 中林稳置盘陀石,并坐不与孤云争。 疎红叠翠如先有,霜藤蔓缘惊蛇走。 枝枝叶叶巧相搀,岁寒俱是论心友。 庵前台上晴最嘉,数杯薄酒聊随茶。 客来劝主主劝客,醉倒冠履从欹斜。 且道如今夸甚处,见成不是虚排句。 堂前新展假山诗,约斋老子堂中住。
山堂纪实
译文:
在那山堂周边,墙下的莓苔肆意生长,色彩斑斓一片;谷口处,如烟似雾的霏霏云气,模模糊糊地缓缓升腾起来。
清晨的光辉沿着小路奔涌而来,还伴随着鸟儿欢快的啼鸣声;傍晚的光影里,多次能遇见那皎洁的月亮。
我拄着拐杖漫步在狭窄瘦长的小路上,拐杖敲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我曾像游览天台山、庐山那样,尽情地踏访各处。
山林之中稳稳地安置着一块盘陀石,我与友人并排坐在上面,就连天上那孤独的云朵也不来与我们争抢这一方宁静。
稀疏的红花与层层叠叠的绿叶,仿佛是大自然事先就精心安排好的一般。那经霜的藤蔓攀缘蔓延,好似受惊的蛇在快速游走。树枝和叶子相互交错,姿态巧妙,在这岁寒时节,它们都是能与我倾心交谈的好友。
庵前的台上,晴天的景色最为美好。我斟上几杯薄酒,再配上清茶,悠然自得。有客人来访时,我们互相劝酒,喝到醉意上头,帽子和鞋子都歪歪斜斜地也毫不在意。
且说说如今这山堂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呢?眼前这实实在在的美景,可并不是我凭空用诗句编造出来的。堂前新挂出了描写假山的诗作,而我这约斋老人就惬意地住在这山堂之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