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其三八

唐家盛词华,培本自武德。 投戈辟文馆,英士来翼翼。 访政讨典坟,分夜亡倦极。 当时瀛洲目,意气宁偪仄。 言诗到李杜,骚雅并区域。 为文至韩柳,秦汉等风力。 后世不推原,第赏纸上墨。 焉知昔人心,求效非顷刻。

译文:

唐朝时期文学创作极其繁荣,诗歌文章等辞藻华美。而这繁荣局面的根基,是从唐高祖武德年间就开始培育的。 那时天下初定,停止了战事,唐朝就开设了文学馆,一时间众多杰出的才俊纷纷前来。他们满怀热忱,有序地汇聚到这里。 这些才俊们与统治者一起探讨国家政事,深入钻研古代经典书籍。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学习和交流,丝毫不觉得疲倦。 当时被选入文学馆的那些人,被看作是如同身处瀛洲的仙人一般,他们意气风发,志向远大,哪里会有狭隘局促之感呢? 说到诗歌创作,唐朝涌现出了李白和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他们的诗作融合了《诗经》中“风”“雅”等传统的诗歌风格,涵盖了极为广阔的创作领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在散文创作方面,有韩愈和柳宗元这样的大家。他们的文章气势磅礴,其力度和影响力就如同秦汉时期的经典文章一样。 然而后世的人不懂得去追溯唐朝文学繁荣的根源,只是单纯地欣赏那些留在纸上的文字。他们哪里知道,当年那些文人墨客和统治者为了让文学繁荣、国家昌盛,付出了长久的努力,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取得成效的啊。
关于作者
宋代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