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其二九

圣狂霄壤分,其端在一念。 去恶向忠义,如病用良砭。 方贻害于人,蛟虎群凶焰。 及其惩艾余,大节秉无欠。 卓绝补过功,炳炳照铅椠。 乃知春秋意,恶恶待终厌。

译文:

圣人与狂人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而区分他们的开端仅仅在于一个念头。 远离恶行、走向忠义之道,就如同身患疾病时使用精良的砭石来治疗一样。 当人做出有害于他人的事情时,就像蛟龙和猛虎一般,散发着凶狠的气焰。 然而等到他遭受惩戒、自我反省之后,高尚的气节就会得以秉持,没有丝毫欠缺。 这种卓绝的弥补过错的功劳,光彩照人,足以载入史册。 由此可知《春秋》所蕴含的深意,它厌恶恶行,是希望恶人最终能够彻底改恶从善。
关于作者
宋代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