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单丙文画像

几年无字学,宋代出王钟。 钩锁全遗力,锥沙不露锋。 神明还旧观,时辈获稀逢。 点曳连烟雾,崩腾动凤龙。 势成期险峻,意造绝纤秾。 八法因知永,三分可问踪。 丰多寻圣病,求务废眠饔。 若匪蒙提耳,终难免击胸。 道玄令自悟,恩大报无从。 新砚传沅石,寒煤扫岳松。 缺碑年号在,古器土泥重。 注分元非浅,舒情似独隆。 租人脂晓辖,离馆听秋蛩。 贾岛铜为像,平原绣作容。 简编流越海,魂梦历蛮峰。 先喜趋朝日,应须领戟僮。

译文:

这是一首高度赞扬单丙文书法技艺和艺术成就的诗,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这几年已经鲜有人专心研习书法了,不过在宋代却涌现出了像王羲之、钟繇这样的书法大家。 单丙文写字时就像笔画之间相互钩连锁结,毫无保留地展现着力道,又如同用锥子在沙上写字,藏起锋芒却力透纸背。 他的书法仿佛让古代书法的神韵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这是当下那些书法人很难遇到的高超境界。 他笔下的笔画点曳之间,仿佛与烟雾相连,气势奔腾如同龙凤舞动。 书法的气势追求险峻奇崛,意境的营造摒弃了一切浮华艳丽。 从他的书法中可以深刻领悟到书法的八法真谛,也能探寻到篆书、隶书、楷书三分书体的精妙踪迹。 他写得太丰富精妙了,若要深入研究,难免会像探寻圣人之学一样陷入困境。为了追求书法的高境界,他废寝忘食。 如果不是承蒙他的悉心教导、耳提面命,我终究难以避免因写不好书法而捶胸顿足的遗憾。 他以高深的道理让我自己领悟书法的奥秘,这份恩情太重,我不知该如何报答。 他用产自沅水的石头制成的新砚台,研磨着用寒松制成的墨。 他研究有残缺的石碑,上面的年号依然清晰;摆弄沾满泥土的古老器物,仿佛能从中汲取书法灵感。 他对书法的注解分析本就深刻,抒发对书法的情感时更是显得格外浓烈。 他可能在清晨听着租户车轮的声音,在秋日的离馆中聆听蟋蟀的叫声,都沉浸在对书法的思考里。 人们像把贾岛的形象铸成铜像、把平原君的容貌绣成画像一样,无比珍视他的书法。 他的书法作品流传到了越海之外,他的精神和技艺也在人们的魂梦中跨越了蛮地的山峰。 当初他有幸在朝堂上展露风采,身边应当也有持戟的僮仆相随。
关于作者
宋代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