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俞惠宣州笔戏书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译文:

梅圣俞是宣城人,特别擅长使用紫毫笔。宣城有个叫诸葛高的人,他家世代传承制笔技艺,从未失传。 他制笔时把长长的毫毛紧紧地捆扎起来,分为三副来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做出来的笔软硬程度非常适合人手持书写,即便制作一百支笔,质量也几乎毫无差别。 京城有许多制笔的工匠,都在招牌上大肆吹嘘自己的笔有多好。在相国寺东边,密密麻麻的笔铺一家挨着一家,就像衣服缝里密密麻麻的虱子一样。 他们做的笔,有的笔毛很柔软,笔锋却虚尖不实;有的笔又太硬,根本无法弯曲,根本不适合书写。这些笔只是外表包装好看,笔管装饰精美,但实际上质量很差,徒有其表。 而且价格还非常昂贵,花费不少钱买回去,用不了几天就不能用了。哪比得上宣城诸葛高制作的笔啊,既耐用,还可以请人赠送得到呢。
关于作者
宋代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