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行

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 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漠漠吹秋风。 七月八月𫁂䅉红,一家往往收千钟。 行人叹息风土好,居人生计何草草。 老翁扶杖泣我前,此事何堪与君道。 君不见屯军十万如貔貅,椎牛酾酒不得饱,飞刍挽粟无时休。 禾稼登场虽满眼,十有八九归征求。 军前输米更和籴,囊括颗粒无干糇。 棱棱杀气森平原,虽食我肉不敢言。 阵马如云动雷电,戈戟𪭢撞相腾喧。 口边夺食与马啮,马饱人饥无处说。 大吏明知但吁叹,百姓俛首当擭窃。 天高日薄炊烟冷,村落萧条往来绝。 君莫问我汉中连年事,肝膈难言眼流血。 似闻今年春,关外四五州。 岁饥人无食,饿者颇亦稠。 蕃人欲寇边,此事信有不。 时涂苟如此,人生不如死。 死即万事休,生则何时已。 语多情极辞转哀,野风飒飒吹黄埃。 荒村相对两呜咽,收泪问我何方来。 作官骑马不易得,具与天子怜婴孩。 老翁已老死不惜,家有儿孙方戢戢。 愿君富贵为爱惜,莫教还似翁今日。

译文:

汉中这片肥沃的土地,就如同关中地区一样,方圆四五百里都被烟雾笼罩着,一片朦胧的景象。 夏天,金黄的麦子成熟了,那金黄的麦浪仿佛与天际相连;秋天,广袤的稻田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七月八月的时候,晚稻成熟,一片红彤彤的景象,家家户户往往能收获很多粮食。 路过这里的行人都不禁感叹这里风土条件真好,可当地居民的生活却过得如此艰难。 一位老翁拄着拐杖,在我面前哭泣,他说这件事真不忍心跟我讲。 您难道没看到那屯驻的十万大军,如凶猛的貔貅一般,可士兵们杀牛斟酒却依然吃不饱,运送粮草的事情更是没完没了。 虽然庄稼成熟时田野里满眼都是丰收的景象,但十有八九的粮食都被官府征收走了。 在军队面前不仅要交粮,还要按照官府的要求低价卖粮,家里的粮食被搜刮得一干二净,连干粮都没剩下。 平原上弥漫着阴森的杀气,百姓们即便被压榨得如同被割肉一般,也不敢有半句怨言。 那阵容强大的战马如同云朵一般,奔跑起来如雷霆震动,戈戟相互撞击,声响喧闹。 士兵们从百姓嘴边抢夺粮食去喂马,马吃饱了人却饿着,百姓们有苦也无处诉说。 大官们明明知道百姓的苦难,却只能叹气,百姓们只能低头忍受着这如同被野兽掠夺般的遭遇。 天色渐晚,炊烟冷冷清清,村落里一片萧条,几乎看不到人往来。 您就别问我汉中这些年的情况了,我心里的痛苦难以言说,眼睛都要哭出血来。 好像听说今年春天,关外的四五个州发生了饥荒,人们没有粮食吃,饿死的人也不少。 蕃人可能会趁机侵犯边境,这事儿是真的吗? 世道如果一直是这样,人生还不如死了算了。死了就一了百了,活着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老翁言语中情感真挚到了极点,言辞也越发哀伤,野外的风飒飒地吹着黄色的尘埃。 我和老翁在荒村相对,都悲泣呜咽起来。他擦去眼泪问我从哪里来。 他说当官骑马不容易,希望我能替天子怜惜百姓。 老翁说自己年纪大了,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可家里还有许多儿孙。 他希望我能珍惜自己的富贵地位,不要让百姓再像他现在这样受苦。
关于作者
宋代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