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岘亭诗

吾县西岘峰,亭以拟岘名。 尝见父老说,寺中有碑铭。 昔晋殷仲文,作郡有政声。 去而人思之,屐齿有余荣。 余闻诸老说,此事不可凭。 臣子从弑逆,罪合五鼎烹。 桓玄在荆州,世为晋公卿。 一朝睨汉鼎,举兵向金陵。 是时殷仲文,实守新安城。 弃郡以从玄,惟欲事逆成。 策命九锡文,未至先经营。 桓楚既窃位,寝所地忽崩。 仲文于此时,巧言如簧笙。 其后玄事败,奔走向南荆。 仲文忧不免,奉二后还京。 叛晋复叛玄,鼠雀同偷生。 寄奴后代晋,又欲居朝廷。 出为东阳郡,怏怏无好情。 尝览镜自照,不见头颅形。 岂非从逆者,未诛先受刑。 无忌牧荆州,仲文尝趋迎。 便道不过府,无忌殊不平。 言于宋武帝,此辈谋举兵。 宋武尽族诛,流血几成坑。 襄阳羊叔子,当世之豪英。 不当拟其名,流传污吴宁。 疑别一牧守,偶与同名称。 此名若果然,山鬼怒非轻。 缅想唐戴令,政声极铿鍧。 曾有长源碑,在夫子庙庭。 曷易曰戴岘,庶以慰编氓。 称之名义当,兼可怡山灵。 尝读晋宋书,抵掌气填膺。 安得仍拟岘,千载愚民生。

译文:

我们县有西岘峰,有座亭子以“拟岘”来命名。 我曾听父老们说,寺里面有相关的碑铭记载。 昔日东晋的殷仲文,在这里做郡守时颇有政绩名声。 他离任后人们十分思念他,就连他的屐齿印都好像带着荣耀。 但我听了老人们的说法后,觉得这事并不可信。 殷仲文作为臣子参与弑君叛逆之事,按罪应当被处以五鼎烹的极刑。 桓玄在荆州时,他家世代都是东晋的公卿。 可他一旦觊觎皇位,就起兵杀向金陵。 那时殷仲文,正担任新安城太守。 他舍弃自己的郡职去追随桓玄,一心只想让叛逆之事成功。 桓玄称帝的策命和九锡文还没下来,殷仲文就先忙着操办。 桓楚政权窃取皇位后,桓玄寝室的地面突然崩塌。 殷仲文在这时,花言巧语说得像吹奏笙簧一样动听。 后来桓玄的事情失败,他奔逃到南荆。 殷仲文担心自己难免灾祸,就护送两位皇后回到京城。 他背叛东晋又背叛桓玄,像鼠雀一样苟且偷生。 刘裕取代东晋后,殷仲文又想在朝廷任职。 他被外放到东阳郡做太守,心中怏怏不乐。 他曾经对着镜子自照,却看不到自己的头颅影像。 这难道不是因为他参与叛逆,还没被诛杀就先受到了惩罚。 何无忌掌管荆州时,殷仲文曾去迎接他。 但他顺路却不经过何无忌的官府,何无忌十分不满。 何无忌向宋武帝进言,说殷仲文这帮人图谋起兵。 宋武帝将殷仲文一族全部诛杀,血流成河几乎能成坑。 襄阳的羊叔子,那可是当时的豪杰英雄。 不应该用殷仲文来比拟羊叔子的名字,让这不好的名声流传玷污吴宁。 我怀疑是另有一位地方长官,偶然和殷仲文同名。 要是“拟岘”真是指殷仲文,那山鬼都会非常愤怒。 遥想唐代的戴县令,政绩名声十分响亮。 曾经有长源撰写的碑,立在夫子庙的庭院里。 为何不把这亭子改名为“戴岘”,或许能以此安慰百姓。 这样称呼在名义上恰当,还能让山神愉悦。 我曾经读《晋书》《宋书》,气得拍着手、满腔愤慨。 怎么能依旧用“拟岘”之名,让百姓在千年里受这愚昧名字的影响。
关于作者
宋代马之纯

马之纯(一一四四?~?),字师文,学者称野亭先生,金华(今属浙江)人。弱冠登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授福州司法参军。宁宗庆元间,主管江东转运司文字。秩满,授静江府通判,未赴,卒于家。有《金陵百咏》等。《景定建康志》卷四九有传。 马之纯诗,据《景定建康志》所录,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