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溥子

昔闻许劭月旦评,人生倚以分重轻。 当时初非徇虚名,往往夷考其学行。 今人谁复持此柄,乡评亦复无公论。 故当信目不信耳,毁誉不用从人问。 我行溧阳得杨子,何止国士天下士。 大科异等非谩狂,笔头真有三万字。 十篇琅琅金玉音,一唱三叹感我心。 子昂感遇不啻过,阮籍咏怀何念深。 匡章通国称不孝,夫子与游仍礼貌。 虽然前圣亦有云,善与不善分恶好。

译文:

以前听闻许劭进行月旦评,人们凭借这个来区分地位的高低、价值的轻重。 在那个时候,月旦评起初并非是为了追求虚名,常常是深入考察一个人的学问和品行。 如今有谁还能秉持这样公正评价他人的准则呢?乡里的评价也没有了公正的论断。 所以应当相信自己亲眼所见,而不是轻信传闻,对于他人的诋毁和赞誉不用去询问旁人。 我在溧阳结识了杨溥子,他何止是一国之中的杰出之士,简直是天下少有的贤才。 他参加大科考试获得异等成绩,这绝非狂妄之语,他下笔真能洋洋洒洒写出三万字的好文章。 他所作的十篇诗文,就像金玉撞击发出的清脆声响,让人反复咏叹,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他的作品比起陈子昂的《感遇》诗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那种深沉的情感如同阮籍的《咏怀》诗一般。 匡章被全国人都说成是不孝之人,但孔子的弟子还与他交往,并且以礼相待。 虽说前代的圣人也说过,要区分善与不善、恶与好。
关于作者
宋代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