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登列岫亭有设空幄者去之荐福酌浅沙泉登大楚之秋屏阁而归赋诗一首

轩亭著难稳,名字又恶同。 譬犹死得谥,美恶百代公。 维洪之厌原,兹为众山雄。 何许千万间,可以屏障充。 不于春夏时,刻画仍遗冬。 岂非即其西,故取摇落中。 所得正且尽,评自曾南丰。 是令登赋士,谈说口不容。 我留豫章城,十日雨且风。 重寻湖上宅,再叩仙佛宫。 未行北沙门,忧心实忡忡。 落日拟进棹,殷勤谢篙工。 我游有未尽,汝去何匆匆。 肩舆天宁寺,高下一迳通。 其谁列翠幕,正尔遮青松。 欲住不得久,傍观南平钟。 清澄浅沙泉,一酌醒我胸。 秋屏适跬步,直上如凌空。 回观列岫亭,有见真附庸。 玄晖弹丸句,固足名壤穹。 后人竟攘取,榜识千家逢。 况兹如许山,讵止窗户供。 脊记题葆真,疑未经此翁。

译文:

### 诗歌整体背景 这首诗记录了作者十二日游玩的经历和感受,涉及列岫亭、荐福、浅沙泉、大楚之秋屏阁等地,在描述行程中融入了对山川景色的赞美、对前人评价的思考等内容。 ### 逐句翻译 1. “轩亭著难稳,名字又恶同。” 亭台楼阁要想有个安稳合适的位置很难,而且名字又忌讳相同。 2. “譬犹死得谥,美恶百代公。” 这就好像人死后获得谥号一样,是美是恶经过百代之后自有公论。 3. “维洪之厌原,兹为众山雄。” 在洪州这一带的原野上,这里的山是众山之中的佼佼者。 4. “何许千万间,可以屏障充。” 这里数不清的山峦,就像是可以充当屏障一样。 5. “不于春夏时,刻画仍遗冬。” 它不是在春夏时节展现出那种艳丽的模样,也没有刻意雕琢,甚至还把冬天的景象也留存了下来。 6. “岂非即其西,故取摇落中。” 难道是因为它在西边,所以才呈现出这种凋零摇落的景致吗? 7. “所得正且尽,评自曾南丰。” 这里的景色之美既纯正又尽显无遗,这样的评价来自曾巩(曾南丰即曾巩)。 8. “是令登赋士,谈说口不容。” 这使得那些登高赋诗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之词都说不完。 9. “我留豫章城,十日雨且风。” 我留在豫章城的时候,接连十天都是风雨交加的天气。 10. “重寻湖上宅,再叩仙佛宫。” 我重新寻找湖边的住宅,再次拜访那些仙佛的寺庙。 11. “未行北沙门,忧心实忡忡。” 还没来得及去北沙门,我的心里实在是充满了忧虑。 12. “落日拟进棹,殷勤谢篙工。”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打算开船前行,还诚恳地感谢了撑船的船夫。 13. “我游有未尽,汝去何匆匆。” 我的游玩还没有尽兴,你(船)怎么就走得这么匆忙呢。 14. “肩舆天宁寺,高下一迳通。” 我坐着轿子来到天宁寺,高低起伏的地方有一条小路相通。 15. “其谁列翠幕,正尔遮青松。” 是谁在这里排列着翠绿色的帷幕,正好把青松给遮住了。 16. “欲住不得久,傍观南平钟。” 我想在这里多停留一会儿却不能,只能在旁边看看南平的钟。 17. “清澄浅沙泉,一酌醒我胸。” 清澈的浅沙泉,我喝了一口,顿时让我的心胸都清醒了。 18. “秋屏适跬步,直上如凌空。” 秋屏阁离这里只有几步之遥,我直接走上去感觉就像凌空一样。 19. “回观列岫亭,有见真附庸。” 回头再看列岫亭,相比之下它真的就像是个附属的小地方。 20. “玄晖弹丸句,固足名壤穹。” 谢朓那些精妙的诗句,本来就足以让这片土地闻名于世。 21. “后人竟攘取,榜识千家逢。” 后人竟然纷纷争抢使用相关名字,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的牌匾标识。 22. “况兹如许山,讵止窗户供。” 何况这里有这么多的山峦,哪里仅仅只是供人从窗户里观赏呢。 23. “脊记题葆真,疑未经此翁。” 那脊记上题写着“葆真”,我怀疑写这个的人并没有亲身来过这里。
关于作者
宋代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