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莘老移知南京

稚年曾未覩风标,瀚海初闻拔俊髦。 国子先生曾并席,蓬莱学士看挥毫。 量涵万顷沧溟阔,气吐千寻太华高。 述性妙思穷孔孟,指南余藻屈雄褒。 谈经落落鉴遒铎,飞步僊僊踏海鼇。 忠力敢前轻履尾,刚肠一决快吹毛。 归来有意成陶赋,谪去无言吊楚骚。 志不下人宁碌碌,时非知我但嚣嚣。 吴江春水寻幽寺,越岭秋风听怒涛。 宣室鬼神灵语断,长安钟鼓梦思劳。 广陵南隔迷桑梓,泗水东来照节旄。 威憺四隅消警吠,惠流比屋乐耕缫。 真仙应祝通时泽,朽骨平冤息夜号。 潇洒幅巾忘梦觉,清凉丈室笑熏膏。 淮阳大节孤尤峻,吏部雄材晚更豪。 滥使执经称弟子,虚烦解榻下功曹。 曾迷马祖山前鹿,顿悟华亭水底篙。 细札忽闻更屏翰,高牙俄见列弓刀。 照回天子今方晤,怒拂龙颜昔未遭。 屈指陪京非久驻,太平功业待伊皋。

译文:

幼年的时候我还未曾亲眼见过您的风采,却早已听闻您在人才济济的地方脱颖而出。 您曾和国子先生一同讲学,与蓬莱学士一样挥笔泼墨、文采飞扬。 您的度量像那万顷沧海一样宽广,您的气势如高耸千寻的华山般巍峨。 您阐述人性的精妙思想直追孔孟,您那些为人指引方向的文字连扬雄、班固看了都要折服。 您讲解经书时言辞清晰,如同洪钟大吕般振聋发聩;您行事潇洒自如,仿佛踏在海鳌背上遨游仙界。 您忠心耿耿,敢于向前,丝毫不惧危险,就像轻踩虎尾也毫不退缩;您性格刚直,一旦下定决心,就像利刃吹毛断发般干脆利落。 归来时您有意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被贬谪时您默默无言,却有着像屈原那样的悲愤之情。 您志向高远,不甘于碌碌无为,可时运不济,无人真正了解您,只能面对外界的喧嚣无奈。 您在吴江的春水边探寻幽静的古寺,在越岭的秋风中倾听澎湃的怒涛。 在京城,皇帝的圣意难测,让您的美梦被打断,长安的钟鼓声搅得您思绪烦乱。 广陵在南边,让您思念家乡而迷失方向,泗水从东边流淌而来,映照着您的符节和旗帜。 您的威严震慑四方,消除了警报和犬吠,您的恩惠遍及家家户户,让百姓们安心耕种、养蚕缫丝。 真正的仙人也会祝福您能在此时为百姓带来恩泽,让冤屈得以昭雪,夜晚不再有冤魂的号哭。 您潇洒地戴着幅巾,忘却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在清凉的禅房里笑着,看淡了世间的名利。 您有着像汲黯一样的高尚气节,孤独而又严峻;您有着像韩愈一样的雄才大略,到了晚年更加豪迈。 我惭愧地以弟子的身份聆听您的教诲,还劳烦您像陈蕃对待徐孺子一样为我设榻款待。 我曾经像迷失在马祖山前的小鹿一样迷茫,如今在您的教导下,如同突然领悟了华亭水底撑篙的技巧。 忽然听闻您要调任去更重要的地方任职,转眼间就看到您带着威严的仪仗、排列着刀弓前往新的岗位。 如今天子终于理解了您的忠心,而您以前从未有过冒犯龙颜的情况。 屈指算来,您在陪都南京不会停留太久,太平盛世的伟大功业正等着您像伊尹、皋陶一样去建立。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