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东解嘲

曲江而下水多石,大庾以南山半茅。 相国犹余心里印,祖师更剩杖头包。 依稀舜乐宜人听,零落韩文任客抄。 气候太偏风土恶,今诗聊解古人嘲。

译文:

在曲江往下游走,江河里满是石头;大庾岭往南的山上,一半都生长着茅草。 张九龄相国的思想和智慧就像心中深刻的印记,还留存世间;六祖惠能大师更是留下了如同他杖头包裹一般丰富的禅法遗产。 那仿佛还能听到的,就像是舜帝时期美妙的音乐,让人听着十分愉悦;而韩愈那如珍珠般散落的文章,任由客人们随意抄写传颂。 只是这里的气候太过独特,风土环境也比较恶劣,我写下这首诗,姑且为古时广东被人嘲讽的情况化解一下吧。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