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项圣予卢溪书院

中兴天子旌义门,荣光犹足昌弟昆。 家庭衮衮义子孙,下相郎君开义塾。 美意非徒淑姻族,乡里烝烝义风俗。 廼翁固喜儿读书,更喜它人与儿俱。 儿今不替翁之初,人人忠孝书绪余。 初唐元勋几卿相,游学岂无他绛帐。 姓名半出多显扬,河汾便是卢溪样。

译文:

南宋中兴的天子表彰那些忠义之门,那荣耀的光辉足以让家族中的兄弟子弟繁荣昌盛。 项家满门都是秉持孝义的子孙,其中项圣予(郎君)开办了这所义塾。 他的美意可不只是让自家姻亲家族得到益处,还让整个乡里形成了淳厚的重义风俗。 项圣予的父亲本来就喜欢儿子读书学习,更高兴其他人能和儿子一起读书。 如今项圣予没有辜负父亲最初的心意,在这里读书的人个个都能从圣贤书里学到忠孝之道。 初唐时候那些立下功勋的卿相大臣,他们求学的时候难道没有别的名师教导吗? 但他们大多都声名显扬,当年王通讲学的河汾之地就和如今的卢溪书院是一样的啊。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