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师儒上舍稽古堂

今人不足与之谋,心向三都以上游。 有集可明经子史,无秦那别夏商周。 心融口笑先儒泥,一万余言解三字。 粹精还我闻未闻,糟粕从渠味无味。 悬知书者古之余,稷契臯夔读何书。 犹期立脚群贤上,更请回头万物初。

译文:

如今的人不值得和他们谋划事情,我的心向往着像《三都赋》所展现的那样超凡的境界,去追求高远的学识和思想。 这里有丰富的书籍,能够让人明晰经、子、史各类学问。没有经历过秦朝的焚书坑儒等浩劫,哪里能深切区分夏、商、周不同朝代的差异呢。 内心融会贯通,脸上露出笑意,因为我参透了先儒那些拘泥难解之处。能用一万多字去阐释三个字的深意。 把纯粹精妙的知识展现给我,让我听到前所未有的见解,至于那些无用的糟粕,就随它平淡无味去吧。 我料想读书之人应继承古人的智慧。古代的稷、契、臯、夔这些贤能之人,他们又读了什么书呢? 我还期望能在众多贤才中站稳脚跟,更要回过头去探寻万事万物的初始根源。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