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永丰郑丞梅涧

分阴分阳天得清,生水生木清降精。 悬知梅与涧为一,交涵互养清难名。 客来强立痛题目,拟之万物无一足。 巢许立身今古高,夷齐受命乾坤独。 主人气与梅俱移,平淡之中余崛奇。 蓝田松竹须品题,今年随牒梅勿疑。 主人心与梅俱化,高洁之中余蕴藉。 瀛洲风月须摹写,明年入朝梅勿讶。 独不见淇竹主人卫武公,出相周家了勋庸。 老矣归与奉从容,主人与竹俱高风。 武公与竹为不朽,万古淇奥诗一首。 主人有以为梅寿,我请置之淇奥后。

译文:

大自然区分阴阳之后,天空得以清明,水汽生发、树木生长,这清灵之气降下精华。可以料想,梅花与山涧融为一体,它们相互涵养包容,那股清灵的气质难以用言语形容。 有客人到来,非要给这梅涧取个恰当的名字,可就算把世间万物拿来比拟,都觉得不足以形容它。古代的巢父、许由立身行事,高洁之名古今传颂;伯夷、叔齐坚守气节,受天地之命,独一无二。 这梅涧的主人,他的气质与梅花相互影响。平日里看似平淡,实则有着超凡脱俗、奇崛不凡的一面。就像蓝田的松竹,值得细细品评,今年他若是随着公文任职,有这梅花相伴也不必有疑虑。 主人的心境与梅花相互融合,表面高洁,内里还蕴含着深厚的涵养。瀛洲的清风明月值得描绘,明年他入朝为官,有梅花相伴也不必惊讶。 难道没看到以淇水之竹为精神寄托的卫武公吗?他出山辅佐周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年老之后归隐,依旧从容自在,他和淇水之竹都有着高尚的风骨。卫武公和淇水之竹的美名永垂不朽,万古流传的《淇奥》诗就是见证。 主人有着能让梅花长久留存的美好品质,我请求把他和这梅涧的故事,放在《淇奥》所记载的事迹之后,同样流传千古。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