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息乾坤之委气,吾身父母之委蜕。 乾坤父母不易酬,身体发肤可轻弃。 文学恨不随父终,视七尺躯鸿毛同。 未容忘形礼制外,犹复假息苫庐中。 万物莫移三载志,屋上有漏中无愧。 蛇容有识宁受欺,鹤固非凡岂容伪。 蛇为仰向鹤俯临,吾乡人始知吾心。 朝誉未如乡誉重,人知不似天知深。 外台乐为上其事,吾君吾相相与记。 非渥其恩奚以厉,占鹊卜灯言喜至。 儿孙殊不解吾意,以荣为孝孝之细。
苫庐
译文:
我所呼吸的是天地间所赋予的气息,我的身体是父母给予形体的外在表现。天地与父母的恩情难以报答,自己的身体、毛发和皮肤又怎么能轻易舍弃呢?
遗憾自己没能跟随父亲一起离世,我把这七尺身躯看得如同鸿毛一般。但又不能不顾及礼制而忘却自己的本分,所以只能在这守丧的草庐中苟延残喘。
我坚守着这三年守孝的志向,任世间万物如何变化都无法动摇。即便草庐屋顶漏雨,可我的内心却没有一丝愧疚。
蛇若有灵性,怎会被我欺骗;鹤本就超凡脱俗,又怎会容忍虚伪。蛇抬头向上,鹤低头俯视,看到这些,乡亲们才开始了解我的心意。
外面传来的赞誉不如家乡人的认可重要,他人的知晓也比不上上天洞察得深刻。
地方长官乐意将我的事情上报,皇上和宰相也会把此事记在心里。如果不给予优厚的恩赏,又怎能激励世人呢?喜鹊啼叫、灯花闪烁,都预示着喜讯即将到来。
可儿孙们却完全不理解我的心意,他们把获得荣耀当作是孝顺,这其实只是小孝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 • 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