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憩月华寺问智药眉山两公遗迹

韶溪经其前,曹溪纬其背。 峥嵘两溪间,月华得吾爱。 开山不知谁,立屋已忘代。 寺碑兵火余,断石犹未废。 始淂智药公,与法作无碍。 梁题烟煤中,残墨犹未败。 始得眉山公,与寺为不坏。 余诗谩赘疣,满壁空癣疥。 我生迟百年,生与眉山背。 鸟为娇人声,山作傲物态。 老大堂头僧,曾受智药戒。 试从言下挑,要看急中对。 寺以月华名,中包法沙界。 方当月未生,敢问华安在。 得月而忘华,堂头大机械。 更和月也忘,始出机械外。

译文:

韶溪从寺庙前方流过,曹溪像纬线一样环绕在寺庙背后。在这两条溪流的环绕之间,月华寺让我深深喜爱。 不知道最初开山建寺的是谁,这寺庙房屋始建于何时也早已无从知晓。寺里的碑刻经历了兵火的劫难,那断裂的石头却还未被废弃。我这才了解到智药公,他对佛法的领悟毫无阻碍,在梁上烟熏留下的痕迹中,那残留的字迹还没有完全磨灭。 又知道了眉山公,他让这座寺庙长久地留存下来。墙壁上我多余的题诗,就如同人身上的赘疣,满墙的诗句也不过像癣疥一样微不足道。 我出生的时间比眉山公晚了百年,和他生活的时代完全错开。鸟儿发出娇柔的声音,山峦呈现出傲然的姿态。 那年纪很大的堂头僧人,曾经受过智药公的戒律。我试着从言语中挑问他,想看看他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回应。 这寺庙以“月华”为名,其中包含着佛法的广大世界。当月亮还未升起的时候,我斗胆问一句:“月和华究竟在哪里呢?” 若只得到月亮而忘却了华,这堂头僧人可真是心思机巧。要是连月亮也一并忘却,那才算是跳出了机巧的局限啊。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