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为仙翁宅,今作梵氏家。 桃花太俗生,释老安取耶。 物原出平等,人自分品差。 我来与时违,有桃却无花。 旧来花片红,散落为流霞。 中有结实者,往往成丹砂。 仙人食之余,鸡犬辄争哗。 翔鸾久霄汉,废灶空尘沙。 殆欲从之游,龙髯不容拏。 拟作武陵记,恐谓渔父夸。 坐陪老上人,晚烟煮春芽。
游桃花台寺僧指似葛仙翁炼丹处
译文:
过去这里是仙翁葛洪居住的宅院,如今却成了佛家的寺庙。
桃花这种花卉,显得太过俗气了,佛家和道家怎么会选择它呢。
其实万物原本生而平等,只是人们自己分出了高低品次。
我前来的时候与花期不合,这里有桃树却不见桃花。
过去那些桃花的花瓣是那么红,纷纷飘落就像是流动的云霞。
其中有一些结成了果实的,常常就如同那丹砂一般。
仙人把这果实吃了之后,连鸡和狗都跟着喧闹争抢着吃。
那能飞翔的鸾鸟早就飞到云霄之上了,废弃的炼丹炉灶徒然地布满了尘沙。
我几乎想要跟仙人一同云游,可却像汉武帝想抓住黄帝的龙须登天那样没有机会。
我本想仿照陶渊明写一篇《桃花源记》,又怕别人说我像武陵的渔父一样在夸夸其谈。
我只好坐着陪那老和尚,在傍晚的烟雾中煮着春天新采的茶芽。
关于作者
宋代 • 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