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全国辅竹溪清寓

亭前轧轧日百舆,桥上剥剥日万屦。 莫非失脚声利然,谁复回头情性故。 子云一区二者间,讲玄之外何所关。 江山有我目迎送,鱼鸟无他心往还。 玻璃横眠苍玉立,开关不信尘敢入。 太无在上吞以胸,群有来前挫于笔。 笔端胸次患不清,一过于清天所憎。 推归玉笋头边立,送去金鳌背上行。

译文:

在亭子前面,每天都有上百辆车子发出轧轧的声响;在桥上,每天有上万双鞋子踏出剥剥的声音。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啊,莫不是在名利场中失足沉沦,又有谁能回过头来,找回自己原本的性情呢? 扬雄有一处居所处于这名利喧嚣与闲适宁静之间,除了潜心研究《太玄》之外,他对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关心。在这一方天地里,江山美景与我目光相对,仿佛在迎送着彼此;鱼鸟自由自在,我与它们心意相通,没有其他的杂念。 那如玻璃般澄澈的溪水横卧着,旁边苍劲的竹子像玉一样挺立着。打开或关闭门窗,都深信尘世的污浊不敢侵入。头顶那广阔无垠的天空,我能将它纳入胸怀;世间众多的事物出现在眼前,我能用笔将它们描绘得淋漓尽致。 只是担心笔端和胸臆不够清澈纯净,可要是过于清澈,又恐怕会遭上天的忌恨。最终,还是要将这样的心境与才情,推去像玉笋般的高峰旁站立,送到金鳌的背上远行,让其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施展。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