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

殿上旧开医国口,闽中新出活人手。 亘野桑麻水旱余,连村烟火兵戈后。 饥得以食寒得衣,召为之父杜为母。 公为民赋闵雨诗,民为公立遗爱碑。 古人祈天翦爪尔,今守祷佛燃臂谁。 充其不忍寖以大,德之难忘特其微。 东闽人怪去何遽,南徐人怪来何暮。 油然无心出岫云,去来迟速随所寓。 汉相无人不曰归,韦贤未老何时去。

译文:

在朝廷之上,您曾经以如同良医一般的言辞,为国家建言献策,提出匡救时弊的良方。如今在福建,您又展现出了如同妙手回春般的治理才能。 经历了水旱灾害的侵扰,广袤的田野上还留存着灾难的痕迹,但在您的治理下,桑麻已经重新生长蔓延;遭受过兵戈战火的洗礼,原本破败的村庄如今又处处炊烟袅袅,恢复了生机。 饥饿的百姓能够得到食物,寒冷的百姓能够穿上衣服,在您的关怀下,就如同召公被尊为百姓之父,杜母被敬为百姓之母一样,您成了百姓心中的依靠。 您心怀百姓,为他们写下悯雨的诗篇,表达对百姓生活的关切;百姓们感恩您的恩德,为您立下遗爱碑,铭记您的功绩。 古时候的人祈求上天时会剪下自己的指甲,如今又有哪位太守能像您一样,为百姓祈福不惜燃臂呢?您怀着一颗不忍百姓受苦的心,并且将这份仁爱不断扩大。百姓们难以忘怀您的恩德,这还只是其中微小的体现。 福建的百姓都惊讶您为何这么快就要离去,而镇江的百姓又诧异您为何来得如此之晚。您就像那悠然无心从山峦中飘出的云朵,行踪的去留和快慢都随遇而安。 汉代的丞相,人人都盼着他告老还乡,就像韦贤,还没到年老的时候,又该何时离去呢?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