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黄舜卿双溪阁

山无背宅宅何胜,门未纳溪溪是剩。 一阁翚飞若见招,双溪蟠屈如回应。 有酒不容阁生尘,无诗莫与溪写真。 秋碧澄寒石齿齿,春黄涨暖风鳞鳞。 有如此水皆诗思,半酣还痒客之技。 气之浊者客勿讳,主人胸中有泾渭。 味之美者客勿矜,主人胸中有淄渑。 辨入涓滴太分明,醉游汗漫真混成,客与主人俱忘形。

译文:

要是山不靠着宅子,这宅子哪能有这般美妙呢?要是门前不收纳溪流,这溪流就显得多余了。 那一座楼阁像振翅欲飞的鸟儿,仿佛在向人发出邀请;两条溪流蜿蜒曲折,好似在回应着楼阁的召唤。 有美酒在,可不能让楼阁落满灰尘;没有好诗,可别妄想去描绘这溪流的真实模样。 秋天的时候,溪水澄澈寒冷,水底的石头清晰可见;春天的时候,溪水因涨潮泛着黄色,水面在暖风中泛起层层鱼鳞般的波纹。 有这样的好水,处处都能激发人的诗兴。客人半醉之时,更觉得手痒,想要施展自己的技艺。 客人啊,不要忌讳自己气质中有浑浊的部分,因为主人心中自有善恶、清浊的判断。 客人啊,也不要自夸自己能品尝出美味,因为主人心中对好坏优劣有着精准的辨别,就像能分清淄水和渑水一样。 主人对细微之处的分辨极为清晰,而大家醉游其中,仿佛进入了一种浑然一体、忘却一切界限的境界,客人和主人都忘却了自我和身份。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