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浯溪

千古一碑得人爱,来书碑后几前辈。 相颉颃甚曾不饶,自混融之了无碍。 太平天子狃开元,驯致马嵬悔何逮。 桑阴未徙宗庙安,储皇功岂不云倍。 君父恩重臣子轻,功至弥天皆分内。 灵武犹言权济经,京师何忍小间大。 南内起居不遑安,西宫晨夕无聊頼。 不没其实豫章公,言者无罪闻足戒。 元结但持归美心,为尊者讳谁独怪。 归美为颂刺为雅,四诗义各有攸在。 一出春秋雅颂中,两忘人我是非外。 朅来独招莫逆魂,尊中有酒聊一酹。 垂去更解未艾纷,石上有壁聊一疥。

译文:

从古至今,有这么一块碑深受人们喜爱,在这碑后面题诗留文的有好多前辈。他们之间的才学、见解不相上下,彼此互不相让,但要是把他们的观点融合起来,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阻碍。 当年太平天子唐玄宗沉迷于开元盛世的繁荣,逐渐放纵懈怠,最终导致了马嵬坡之变,到那时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好在不久之后宗庙社稷就安定下来,这其中太子(唐肃宗)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君父的恩情比山还重,臣子的地位与之相比就显得轻了。就算臣子立下天大的功劳,那也都是自己分内之事。唐肃宗在灵武即位,说是为了权宜之计、匡济时艰,但他怎么忍心因为一些小矛盾而不顾大局呢?唐玄宗退位后居住在南内,生活起居都不安稳,在西宫的日子更是百无聊赖。 豫章公(黄庭坚)没有埋没事情的真相,他把事情如实地说出来,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闻的人应该引以为戒。元结只是怀着把功劳归于尊者的心意来写文章,为尊者避讳,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把功劳归于尊者写成颂文,对不当之事进行讽刺就是雅诗,《诗经》中“风、雅、颂、赋、比、兴”各有其存在的意义。这块碑上的诗文就如同出自《春秋》和《诗经》的雅颂之中,让人超脱于个人的得失和是非之外。 我来到这里,独自招来与我心意相通的古人之魂,尊中倒满美酒,姑且祭奠一番。我即将离去,还想解开那些仍未平息的纷争,这石头上还有空白之处,我姑且题诗于此,就像给它添上一点“疥癣”之文吧。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