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仙子浓淡粧,六月鉴湖夜乘凉。 低头贪照广寒影,开口失喷清净香。 花县草池漪且渌,疑自鉴湖分一曲。 若为仙子不呈身,无乃主人犹负俗。 新逢好事公子来,十年水鬰一旦开。 动摇倒影弄金彩,勾引回风生麝煤。 杰题所扁危亭峙,仙子涵恩勿私喜。 百里黔甿屈者伸,非徒恩汝数仙子。 长安得暇游昆明,紫橐初开有余馨。 主人顾影头尚黑,仙子闻香眼重青。
镜香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荷花的美妙以及其带来的恩泽,以下是翻译:
那荷花宛如凌波仙子,化着或浓或淡的妆容,在六月的鉴湖之夜悠然乘凉。它低下头,痴迷于映照那如广寒宫般皎洁的月影,一张口仿佛不小心吐露了清幽纯净的芬芳。
在那繁花似锦的县邑、水草丰美的池塘,水波荡漾、清澈碧绿,真让人怀疑这是从鉴湖分出来的一角。可为何这“仙子”(荷花)却不现身呢,莫不是这池塘的主人还带着俗气?
恰好此时有位好事的公子前来,十年间被压抑的水意一朝得以舒展。荷花摇曳,倒映在水中的影子摆弄着金色的光彩,微风拂来,好似勾引着回风,散发着如麝香般的香气。
有人为一座高耸的亭子题写了杰出的匾额,荷花“仙子”领受这份恩泽可别只顾着暗自欢喜。这一方百里之内的百姓能让冤屈得以伸张,可不止是恩泽你们这几朵荷花呢。
若在长安有闲暇去游览昆明池,那刚打开的紫色袋子还留存着荷花的余馨。池塘主人看看自己的影子,头发还乌黑未白,而荷花“仙子”闻到这香气,眼眸似乎又重新焕发出光彩。
关于作者
宋代 • 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