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江西瑞上人至南海袖诗相过

六祖求衣从岭出,六祖得衣从岭入。 半夜抽身不露机,凹头解担犹留迹。 上人家住江之西,仆仆而南何所觅。 雅意真诚为衣求,衣已不传那可得。 假令为法不为衣,江西自是大法窟。 挑动上人熟机关,潮音激越箭锋疾。 空还即色色即空,佛便是心心是佛。 心源一了千佛空,底用区区祖衣钵。 达摩大鉴无两身,震旦天竺非异国。 眼高海仅小泡浮,道大岭才微沫结。 往还始不计西东,入出今何问南北。 要知飞舄杖筇因,直为玩山观水设。 玄钥无一勘不同,观玩之中容有说。 山数须弥水西江,须口能吸芥能纳。 吸犹不尽纳犹余,未足与谈上乘法。 南海水况多于江,上人无口若为吸。 万一犹有口可开,我先剉断上人舌。

译文:

六祖慧能当年为了求取衣钵从大庾岭出来,后来得到衣钵又从大庾岭进入南方隐居。他在半夜悄悄离开,不泄露半点机密,凹头和尚卸下担子还留下了踪迹。 瑞上人你家住在江西,不辞辛劳地往南方去寻找什么呢?你真心诚意是为了求取衣钵吗?可衣钵早就不再传承了,哪里还能得到呢? 假如你是为了追求佛法而不是为了衣钵,那江西本来就是佛法兴盛的地方啊。我来点醒你,让你熟悉佛法的机关奥妙,那佛法的声音如同海潮般激越,像箭锋一样迅疾。 “空”就是“色”,“色”就是“空”,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只要内心的根源明了了,众多的佛也不过是虚幻。又哪里用得着那小小的祖师衣钵呢? 达摩祖师和六祖慧能本质上是一样的,中原大地和天竺也并非不同的国度。眼界高远时,大海也不过像小小的水泡漂浮,大道宏大,山岭也只是微小的泡沫凝结。 来往本来就不必计较东西方向,出入如今又何必询问南北呢?要知道你四处游历的原因,不过是为了游玩山水罢了。 佛法的奥秘,每一处探究起来都是相通的,在游玩观赏之中或许也有佛法的感悟可以言说。那山以须弥山为代表,水以西江为代表,须弥山的“口”能吸纳芥子,能包容万物。可即便如此,如果吸纳不尽还有剩余,那也不足以谈论高深的佛法。 南海的水比西江的水还要多得多,上人你要是没有“口”又怎么去吸纳呢?万一你还有“口”可以张开谈论佛法,我就先把你的舌头割掉。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