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之所忌忌无末,吾已与交不轻绝。 士之所贵贵有初,吾未与交不轻结。 岁在戊申五月间,中都始识胡廷直。 经史子集蟠屈胸,甲兵钱谷澜翻舌。 好贤先主未顾庐,负气买臣犹诣阙。 姑调南昌一尉归,斗升可养子真节。 功名奋意笔砚间,解后撙斋谈不辍。 烹茶略与论源流,秦未焚书道先裂。 学统况承八代衰,向之裂者殆磨灭。 纷纷唐士学古文,仅仅韩公得真诀。 口传心授门人谁,刘叉皇甫湜张籍。 十人摹倣九失真,诀中妙处容有说。 射御书数学发蒙,忠孝友悌士归洁。 探微尤要善扩充,持满不妨徐发越。 江出岷山根本殊,风行水上波澜别。 兹其为诀不亦真,韩公所秘吾其抉。 君归䌷绎细自参,闭门造车出合辙。 更省兰台大声华,何如麟阁小勋烈。 卫霍倘能恢土疆,渊云当为勒碑碣。 时有卫霍无渊云,于汉往往未为缺。
赠别石首尉胡廷直
译文:
读书人所忌讳的是有始无终,我一旦与人交往就不会轻易断绝情谊。
读书人所看重的是善始善终,我若还未与人交往就不会轻易结交。
在戊申年的五月间,我在京城初次结识了胡廷直。
他的胸中盘旋着经史子集各类学问,谈论军事、财政等事务时口才极佳,滔滔不绝。
就像贤明的先主还没去拜访诸葛亮的草庐一样,胡廷直还未得到赏识;又如同负气的朱买臣依旧去京城求官。
暂且调任南昌做个县尉回去,微薄的俸禄也可以培养他那高洁的节操。
他满怀建功立业的志向,在笔墨间挥洒豪情,偶然与我在撙斋交谈不停。
我们烹着茶大略谈论学问的源流,早在秦朝焚书之前,道统就已经分裂了。
学术传统又承接了八代的衰落,以前分裂的那些几乎都磨灭了。
唐朝众多文人学习古文,只有韩愈得到了真正的诀窍。
韩愈口传心授的门人有谁呢?是刘叉、皇甫湜和张籍。
十个人模仿却九个人失去了真意,这诀窍中的妙处还可以细细说来。
对于射箭、驾车、书法、术数等基础学问要启蒙学习,对于忠孝友悌等品德,读书人要保持纯洁。
探究学问的精微之处尤其要善于扩充知识,就像拉满弓一样不妨慢慢发力。
江水从岷山流出,源头不同;风在水面吹过,波澜各异。
这就是真正的诀窍,韩愈所秘藏的我把它揭示出来。
你回去后仔细思索、自我参悟,就像闭门造车出门也能合辙一样学有所成。
再想想兰台的盛大名声,哪里比得上麟阁的微小功勋。
如果卫青、霍去病能开拓疆土,王褒、扬雄就应当为他们刻碑立传。
有时候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武将却没有王褒、扬雄这样的文人,在汉朝也往往不算什么缺失。
关于作者
宋代 • 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