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曲江贡士李安之五羊相访

南中今士风,似不如古厚。 我来长杜门,无日无人扣。 蝇头利相关,茧足争屑就。 夫君何为哉,所见乃独否。 曳裾投长笺,过眼惊大手。 晴窗一𬬻薰,细与勘关钮。 锋芒已经磨,筋骨犹欠揉。 舜峰久裒精,韶石俄茁秀。 蔚为曲江公,未有继其后。 君姑事文章,亦可传不朽。 小徒为秦张,大止到韩柳。 缅焉洙泗间,道统相授受。 点破舌头机,塞断天下口。 三传至孟轲,轲死寂寥久。 我少有志焉,老未脱刍狗。 回头万物初,著脚诸子右。 乾坤化气形,火者水之妇。 语孟发乾坤,钥者关之牡。 钥通关自开,火彻水自透。 要令方寸间,可与太虚偶。 事业出个中,始得免于陋。 圣门二三子,十仅能八九。 傥更出一尘,是为吾儒首。 古人责善心,敢以谢吾友。 归求有余师,莫拥扫门帚。

译文:

在南方地区如今的士人风气,似乎不像古代那样淳厚了。我来到这里后常常闭门不出,没有哪一天有客人来敲门拜访。人们都为了那如蝇头般微小的利益而相互关联,不辞辛劳、脚步都磨出茧子似地去争抢那些琐碎的好处。 而您李安之先生却不一样,您的见识和做法独树一帜。您拖着衣襟,带着长长的信笺前来拜访我,我一看您的文章,就惊叹于您高超的才学。我们在晴朗的窗边,点上一炉香,细细地探讨文章的关键要点。您文章的锋芒已经经过了磨砺,但在内涵和韵味的打磨上还稍有欠缺。 想当年,舜峰那里长久地凝聚着精华,韶石突然涌现出灵秀之气,从而诞生了像张九龄这样杰出的人物,可惜之后再没有能继承他风采的人。您暂且专注于文章创作,这也可以让您的声名不朽。往小了说能成为像秦观、张耒那样的文人,往大了说能达到韩愈、柳宗元的高度。 遥想当年在洙水和泗水之间,儒家的道统代代相传。那些先哲们能点破言辞中的玄机,让天下人都无话可说。道统传承到孟子,孟子去世后,这方面的传承就沉寂了很久。我年少时就有志于钻研这道统学问,可到老了也还未能摆脱浅薄。 回首万物初始的状态,我试图站在诸子之上探寻真理。乾坤化生出世间的气与形,就如同火是水的配偶。《论语》《孟子》揭示了乾坤的奥秘,就像钥匙是门闩的关键。钥匙能打开门闩,就如同火能让水透彻。要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能与广阔的宇宙相契合。从这样的心境中孕育出的事业,才不会显得浅薄。 在圣门的众多弟子中,十个人里大概有八九个人能有所成就。倘若您能再超越世俗的境界,那就能成为我们儒者中的佼佼者。古人相互间以培养善心相期许,我怎敢以此来辜负您这位朋友。您回去后要不断地向更多的贤能之士学习,不要仅仅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就像不要一直拿着扫帚守着自家的门而不向外拓展一样。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