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酣夜眠,槐风豁朝起。 应门绝传声,外有夸娥氏。 背负小峥嵘,云自西北至。 浣栉出问谁,迺拜公所餽。 太行王屋山,转徙到窗几。 冥茎根倒盘,混沌窍中启。 归墟孔道谺,神瀵留痕泚。 两生大丈夫,二老古君子。 识面喟无从,岂料不我彼。 一见三扣之,琤若相诺唯。 燕闲与之俱,庸洗吝与鄙。 相爱至忘形,相期至没齿。 山容若巽词,犹有胜于己。 潇洒旧主人,雅惟无所嗜。 陨星拾宋都,浮磬收泗水。 尺寸靡不珍,要作补天计。 适分上帝符,来守真阳垒。 山使听指挥,石侯具供拟。 三间敞铃斋,四壁罗玉峙。 况才下车初,贡者来未已。 新传渤海东,五山失其二。 神牛驱六丁,挟送函丈里。 风骨天下奇,非直我辈比。 闻之喜欲狂,怅莫立自致。 千金岂容悭,再渎那得忌。 岱舆第一峰,割爱良不易。 员峤更分似。
谢叶英州惠石山更托寻置绝品者
译文:
在梅雨时节里,我酣畅地睡了一夜,清晨被槐树间的风唤醒,精神为之一振。
原本安静的门外没了往日通报的声音,却仿佛来了大力的夸娥氏。
只见有人背负着一座小小的峥嵘石山,说是从西北方向而来。
我洗漱完毕出门询问来者何人,原来是拜领您所赠送的礼物。
这小小的石山,仿佛是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一下子就搬到了我的窗前几案。
它那幽深的茎根盘绕交错,好似从混沌之中开辟出了窍孔。
石上有着如同归墟一般深邃的孔洞,还有着神泉留下的清澈痕迹。
您和叶英州大人,就像两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又似两位德高望重的古君子。
我遗憾没能与你们当面结识,没想到你们却如此看重我。
我一见到这石山就再三叩问它,它发出的清脆声响,好似在回应我。
闲暇之时我与它相伴,它能洗去我心中的吝啬与鄙俗。
我与它相爱到忘却了彼此的形迹,期望能与它相伴一生。
这石山仿佛用谦逊的言辞告诉我,还有比它更胜一筹的。
那潇洒的旧主人,向来没什么特别的嗜好。
他在宋都拾取陨星,在泗水收集浮磬。
每一寸尺寸的石头他都视若珍宝,想着能有朝一日用于补天。
恰逢他领受了上帝的符命,来镇守真阳的营垒。
山中的使者听从他的指挥,石头们也都准备好了供他赏玩。
他在三间宽敞的铃斋里,四周陈列着如美玉般的石头。
更何况他才刚刚到任,前来进贡石头的人就络绎不绝。
新听说在渤海之东,五座仙山已经失去了两座。
有神牛驱使着六丁神将,把石头挟送到他的身边。
那些石头的风骨堪称天下奇绝,不是我们能轻易相比的。
我听了这个消息欣喜若狂,只遗憾不能立刻得到它们。
为了得到好石头,千金又怎会吝啬,再次去烦扰他又有什么可忌讳的呢。
那岱舆山的第一峰,您割爱送给我怕是不容易。
但还是希望您能再分我员峤山的石头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