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有三山,岭南有三洞。 洞中天下奇,少有相伯仲。 探原冥莫涯,窥底窈无缝。 流泉沆瀣融,滴乳氤氲冻。 谲姿互形容,驳理交错综。 推原开辟初,造化穷妙用。 琼田鬼为耕,芝草天为种。 初为仙界包,后与妙门共。 我生嗜娱嬉,兹赏乘倥偬。 幽迹重穷探,古碑难疾诵。 玩心犹未厌,行色已先动。 山容笑相留,水声泣相送。 后土不爱珍,入眼亦云众。 形模怪莫名,留作诸天供。 琤然钟磬声,独与雅意中。 重价酬良工,采归以自奉。 列箱妻儿争,堆案宾客弄。 那知含韶音,未与登禹贡。 清庙千载勋,钧天一场梦。 何如卧岩间,天性得自纵。 物情我平章,我事谁折衷。 物我两忘怀,宴坐听禽哢。
游三乳洞
译文:
在那遥远的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在岭南则有三个神奇的山洞。这山洞里的景致堪称天下奇观,很少有能与之相媲美的。探寻洞穴的源头,深邃得没有边际;窥视洞底,幽深得好似没有缝隙。
洞中流淌的泉水与夜间的水汽相融合,石钟乳上滴落的水珠仿佛是被凝结的雾气。洞内的岩石呈现出奇异的姿态,难以用言语准确形容,纹理斑驳,纵横交错。
推究这洞穴自开天辟地初始形成之时,大自然真是用尽了神奇的造化之功。这里就好像是鬼在耕种的美玉般的田地,灵芝仙草仿佛是上天特意种下的。
起初,这山洞被视为仙界的领地,后来又和玄妙之门有了关联。我生来就喜爱游玩嬉戏,这次趁着忙碌的间隙来此观赏。幽深的洞穴我想要深入探寻,古老的碑刻却难以快速诵读。
我游玩的兴致还没有满足,可行程却已经要开始变动了。山峦好像在笑着挽留我,潺潺的水声仿佛在哭泣着为我送别。
大地毫不吝啬地展现出众多珍宝,映入我眼中的美景数不胜数。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难以用言语来命名,就像是留给诸天的供奉。
洞内不时传来如同钟磬敲击般清脆的声响,这声音正契合我高雅的情趣。
我不惜重金酬谢技艺高超的工匠,把洞中好看的石头采集回来供自己赏玩。箱子里装满了石头,妻儿们争抢着观赏,石头堆满了桌案,宾客们也在一旁把玩。
可谁又知道这些石头蕴含着如美妙音乐般的韵味,却没能被载入《禹贡》这样的典籍。就如同在宗庙中建立千载的功勋,或是在天上聆听一场钧天广乐般的美梦。
与其如此,还不如卧在这山洞之间,让自己的天性自由自在地放纵。对于世间万物的情况我能加以评判,可我的事情又有谁来为我做出公正的决断呢?
让我和世间万物都相互忘怀,静静地坐着聆听鸟儿的啼鸣声。
关于作者
宋代 • 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