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初丞小邑,誓与松竹为胶漆。 今公丞大藩,誓与松竹为金兰。 维松若竹有何德,和公玉立成三益。 矫矫摩云性天高,亭亭傲雪心地直。 风月外吾吾强哦,其如松竹偃蹇何。 横江太守风月主,公与平分无乃多。 况胸有眼笔有口,大与松竹相谐偶。 张陈漫浪耳热初,管鲍绸缪岁寒后。 三友莫逆俱岁寒,犹遗其一非简驩。 四科参偶不与班,孔子无容心其间。 爱参初不异颜闵,寄与梅仙勿衔冤。
题通州通判陈日华二友斋
译文:
我当初在一个小县城任县丞时,就发誓要和松竹结下如胶似漆般的深厚情谊。如今您在大的州府担任通判,也发誓要和松竹成为情投意合的好友。
那松和竹究竟有什么品德呢?它们与您那如美玉般挺立的身姿,一同成为三种有益的存在。松树和竹子有着矫健挺拔、直插云霄的品性,它们的志向高远;它们亭亭玉立,在傲雪凌霜中保持着心地的正直。
在清风明月的环境之外,我勉强吟诗,可面对松竹那高傲、不肯随波逐流的姿态又能怎样呢。那横江的太守是这清风明月的主宰,您与他平分这风月,这收获不是很多吗?
况且您胸中洞察世事,笔下能妙语连珠,与松竹十分和谐相称。像张耳和陈馀那样的交情,不过是一时的意气相投、耳热酒酣罢了;而管仲和鲍叔牙的情谊,却是历经岁月、在艰难困苦中越发深厚。
松、竹和您这三位好友在艰难时世中彼此知心,可还遗漏了一位,这并非是怠慢不欢。就如同孔子门下四科的人才各有特点,曾参未能与颜渊、闵子骞等一同在某些方面受到特别赞誉,但孔子对他们并没有偏私之心。孔子喜爱曾参,原本就和喜爱颜渊、闵子骞没有差别。我把这些话转达给梅仙,希望它不要心怀冤屈。
关于作者
宋代 • 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