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城丞张元辅赋博见亭

东山未为高,坐觉鲁之小。 更上泰山巅,天下不胜眇。 公作如是观,所学胡可料。 父兄自磨磋,师友相揉矫。 犹恐眼未高,著脚江湖渺。 才疑辄遍参,一悟百高了。 今簸增城糠,冗不废舒啸。 数椽立江头,万象生木杪。 揆之高了机,抚掌成独笑。 或指罗浮尖,又出凤凰表。 尝试登罗浮,凤凰仅毫秒。 洙泗圣人门,等级盖不少。 抬头空仰高,瞑目谁见晓。 能拍十哲肩,不失速而肖。 要策参之勋,守约始为妙。 更与约相忘,混沌安得窍。 公余勿哦松,回光返自照。

译文:

东山其实不算高,可一旦登上它,就感觉整个鲁国都变小了。要是再登上泰山的顶峰,就会觉得天下万物都渺小得不值一提。 您能有这样高远的见识和视角,那您所学到的知识又哪里是可以估量的呢?您在家有父兄和您相互切磋学问,在外有师友和您相互矫正不足。 即便如此,您还担心自己的眼界不够高,于是到那浩渺的江湖中去游历增长见识。一旦心中有了疑惑,您就到处去请教学习,一旦有所领悟,就能一通百通。 如今您在增城做县丞这样的小官,处理繁琐的事务却也不妨碍您悠然地长啸抒怀。您在江边盖了几间屋子当作博见亭,站在那里仿佛能看到万千景象在树梢间涌现。 用您那一通百通的悟性来看待这些,您忍不住拍手独自发笑。有人指着罗浮山的尖顶说,它比凤凰山还要高出许多。要是真去登上罗浮山,就会觉得凤凰山小得如同短暂的一瞬。 在孔子圣人的门下,学问和品德也是分不同等级的。很多人只是抬头仰望那高深的学问,却闭目不肯去探索,又有谁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要是能达到和孔子门下十哲差不多的水平,那就是既快速又相像地学有所成了。要想建立如同曾参那样的功勋,坚守简约之道才是最妙的办法。要是能连这“约”都忘掉,达到一种混沌无窍的境界那就更厉害了。 公务之余您别只是吟哦着松树,还是把目光收回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吧。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