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好石如好色,要须肌理腻且泽,真成入眼轻连璧。 吾之好石如好声,要须节奏婉且清,真成入耳轻连城。 闽浙江淮随牒去,岂无一二石佳处,终之难得声色具。 飞篷今始转广东,英石不与他石同。 其色灿烂声玲珑,小山突兀百千重。 万钱得之归自奉,稍闲更为山作颂。
乙巳正月过英州买得石山
译文:
我对石头的喜爱,就如同对美人的倾慕一般。我眼中好的石头,它的纹理质地一定要细腻且有光泽,这样的石头,真正入了我的眼,那价值连城的美玉在我看来都不算什么了。
我对石头的喜爱,又好似对美妙声音的痴迷。好的石头,敲击它发出的节奏一定要婉转且清脆,这样的声音一旦传入我的耳中,那价值连城的宝物我都不放在眼里。
我在闽地、浙江、江淮一带随着官牒四处奔波,难道就没有一两处有好石头的地方吗?但最终都很难找到那种既色泽出众,又声音美妙的石头。
如今我如飞蓬一般,辗转来到了广东。这里的英石和其他地方的石头截然不同。它色泽灿烂,敲击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小小的石头堆叠在一起,就好像无数重山峦突兀而起。
我花了万贯钱财把它买回来供自己赏玩,等稍有闲暇的时候,我还要为这石头写一篇赞颂的文章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