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岷峨春雷江发源,又不见楩楠秋风叶归根。 时中两字万物具,他说不出吾圣门。 挟书来就辟雍试,尧舜君民得无意。 凤山梅隠屋数椽,区区无乃太早计。 渊明出办三径资,初不害结松菊知。 君今意与梅莫逆,岂梅亦具幽独姿。 梅虽花早实亦早,早恐少年迟恐老。 青春誓不易岁寒,归伴梅迟梅却扫。
梅隠
译文:
你没看到吗,岷山和峨眉山在春雷响动之时,江水由此发源;你也没看到吗,黄楩木和楠木在秋风起时,树叶纷纷归根。“时中”这两个字涵盖了世间万物的道理,其他学说可讲不出这等高深的道理,只有我们圣人的门庭才有此妙论。
你带着书籍来到太学参加考试,想必是有辅佐君主成就尧舜之治、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志向吧。可你却在凤山弄了几间简陋的屋子隐居起来,这般早早地退隐,是不是有些过于草率了呢?
当年陶渊明出去做官是为了积攒归乡开辟三径的资费,这并不妨碍他与松菊相知。如今你和梅花心意相投,莫不是梅花也有着幽独的姿态,和你很是契合?
梅花虽然开花早,结果也早,但过早有所成就怕你不能长久保持,过晚又怕你蹉跎了岁月而老去。你在青春年少时发誓要坚守高洁的品行,可要是归隐去陪伴梅花太晚了,说不定梅花都已经凋谢,清扫了踪迹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