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德清悦斋

君不见胸中义利交战初,胜负未分子夏臞。 又不见胸中义利交战余,胜负已决子夏腴。 臞腴之变何须臾,一忻一戚相乘除。 初枉德清来致敬,盛年已有臞之证。 况年不似旧时盛,为若面上腴生莹。 纷华淡泊交相竞,利攻莫入义还胜。 小斋容膝祇数椽,焚香坐对古圣贤。 关钥勘到羲皇前,肉融形释心悠然。 非金非石非管弦,抵掌顿足喜欲颠。 杨墨申韩初立说,其心亦为道而设。 差以毫厘缪燕越,更于真似细区别。 万一悦非吾所悦,恐干孟子韩公舌。

译文:

你难道没看到,当心中义与利刚开始交锋时,胜负还未分明,就像子夏那时形容枯槁。 你也没看到,等到心中义与利的交战结束,胜负已见分晓,子夏就变得丰腴起来。 从枯瘦到丰腴的变化用不了多久,内心的欢喜和悲戚此消彼长。 当初德清前来表达敬意,正值壮年的他已有了如子夏那般“臞”的迹象。 何况现在他的年纪已不似当年那么鼎盛,可他脸上却有了丰腴且莹润的气色。 世间的繁华与淡泊相互竞争,利益的攻势无法侵入,道义最终取得了胜利。 那小小的书斋只能容下双膝,仅有几间简陋的屋子,他在里面焚香静坐,与古代的圣贤相对。 他探究学问的深度能追溯到伏羲之前的时代,肉身放松、形体舒缓,内心悠然自得。 没有金玉珠宝,没有金石之乐,也没有管弦之声,他却能拍掌跺脚,高兴得快要疯癫。 杨朱、墨翟、申不害、韩非当初创立学说,他们的本心也是为了宣扬道。 但开始时的毫厘之差,最终导致谬以千里,就像燕国和越国相距那么遥远,所以更要在似是而非之间仔细区分。 万一他所喜爱的并非真正值得喜爱的东西,恐怕会招来孟子、韩愈那样的严厉批评。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