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赋会昌章簿出示假梅

早探梅春南俗惯,今年不料寒裂骭。 梅花索价似太高,虽现幽姿犹匿半。 小小樽前白玉盘,忽移全树教吾看。 仅高一尺辄峥嵘,才吐数枝如烂熳。 远观不足近视之,始觉是真还似幻。 笑问主人谁所为,疑是女娲残手段。 锻石所传非有方,补天之妙人无间。 满堂坐客俱眼生,吾其付之一笑粲。 大庾岭头春寒空,犹是阳和假相换。 认假为真世所同,莫怪此花渠改观。 吾将真假一样看,岂为造化小儿玩。

译文:

在南方,早早去探寻春天里的梅花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可今年没想到寒冷至极,冻得小腿都要裂开了。这梅花似乎“索价”太高了,虽然隐隐约约能看到它那清幽的姿态,但却还藏着一半不肯完全展现。 在小小的酒桌前,有一个白玉盘,忽然间,盘里竟像是移来了一整棵梅树让我观赏。这梅树仅仅高一尺,却显得十分挺拔不凡,刚刚才绽放出几枝花朵,就如同盛开得极其灿烂一样。 远远看着觉得不过瘾,便走近仔细端详,这才发觉它看似真实却又好像是虚幻的景象。我笑着问主人这是谁做出来的,怀疑是女娲剩下的手段。传说中女娲炼石没有固定的方法,而这假梅的精妙就如同女娲补天一样,毫无破绽。 满座的宾客都觉得十分新奇,我也不过付之一笑。大庾岭头,即便春寒已经过去,但那景象也像是阳气和暖气的假象在替换。 把假的认成真的,这是世间常见的事,也就别怪这假梅有如此独特的模样了。我打算把真的和假的一视同仁,又怎么会被大自然这个“小儿”随意摆弄呢。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