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使君老父吟

使君朝天骑霜蹄,朔风猎猎吹裳衣。 钲铙聒天山谷应,旌旗弄日龙蛇飞。 邦人遮留留不得,壮儿截镫小儿泣。 老翁数十相扶携,喘若筒吹行转疾。 且行且止相叹嗟,若怨若慕言纷拏。 一翁指我门前土,向时蓁莽今桑麻。 自言新年年九十,旧使姓名多记忆。 从头屈指细平章,清静安宁今第一。 狡胥每欲挑民争,能令衽席生五兵。 我公平易与民近,智巧有尽苦难行。 里中少年号刀笔,曾向公庭瞯消息。 归来语我使君明,胸中是非纸上律。 吾农疾苦年来多,公今归去谁抚摩。 留公无计可奈何,呼儿起舞吾当歌。 官家神圣似尧禹,蠖濩宫深有言路。 借留谁格向来书,犹有民谣能取否。 或闻朝廷虚柄臣,须公经济难逡巡。 延英奏对刻易下,囊封且说江南贫。

译文:

赵使君要去京城朝见天子了,他骑着骏马疾驰而去,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他的衣裳。行军的钲铙声震天响,山谷都纷纷回应,那随风飘动的旌旗在阳光的照耀下,好似龙蛇在飞舞。 当地的百姓都来挽留使君,可他终究还是不能留下。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拉住马镫不舍,年幼的孩子则伤心哭泣。有几十个老翁相互搀扶着赶来,他们喘着粗气,就像竹筒吹气一般,但脚步却越走越快。 他们走走停停,不停地叹息感慨,话语中既有埋怨又有眷恋,声音嘈杂纷乱。一位老翁指着我家门前的土地说:“过去这里长满了杂草荆棘,如今却种上了桑麻。” 他自己说今年已经九十岁了,过去历任使君的姓名他大多还记得。他扳着指头一一细数评说,认为赵使君治理下的地方清静安宁,是历任使君中做得最好的。那些狡猾的小吏常常想挑起百姓之间的纷争,能让平静的生活变得充满战乱。而我们的使君为人平易,亲近百姓,那些小吏的奸计和巧诈手段根本行不通。 村里有个擅长舞文弄墨的少年,曾到公堂上去探听消息。回来后他告诉我们,使君非常英明,他心中判断是非的标准就如同纸上的律法一样明确。 我们这些农民这些年遭遇了很多疾苦,如今使君要走了,以后还有谁来抚慰我们呢?我们实在想不出办法留住使君,无可奈何之下,我叫儿子跳起舞来,我来唱歌。 当今的皇上圣明得如同尧和禹一样,宫廷深邃但也有进言的途径。之前请求留下使君的上书不知道被谁搁置了,不知道民谣所表达的民意能不能被皇上听取呢? 又听说朝廷正缺少得力的大臣,需要使君去施展他的经世济民之才,他也难以再犹豫停留。希望他在延英殿与皇上奏对时能尽快下来,并且在密封的奏章里说说江南百姓的贫困状况。
关于作者
宋代彭龟年

彭龟年(一一四二~一二○六),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授袁州宜春尉,调吉州安福丞。请祠养亲,与张栻、朱熹游,学益进。光宗即位,召除太学博士。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迁国子监丞,为御史台主簿,四年,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除起居舍人。宁宗即位,迁中书舍人,除侍讲,迁吏部侍郎兼侍读。以上疏劾韩侂胄,出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落职奉祠,五年,以赵汝愚党追三官勒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五)。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赣州,以疾辞。开禧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忠肃。有《止堂集》四十七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书辑为十八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攻媿集》卷九六《忠肃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彭龟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