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读丽泽书,投老未尽识。 譬如涉大海,渺不见其极。 去之若有失,从之了无得。 约兄自西来,为我倒胸臆。 始知公输巧,要不外绳墨。 从兹往来频,不辨主与客。 去住宁有定,长恐使南北。 谁题治中舆,别日忽相偪。 欲留留不可,把袂三叹息。 送君浙河西,狂涛立如植。 君其稳驾浪,我亦理行幅。 斯意莽无穷,所愿各努力。
送吕子约赴天台倅
译文:
我年少的时候就读过丽泽堂记录的理学著作,可直到年老也没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真谛。这就好像涉足茫茫大海,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边际。想要放下这些学问,心里就好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想要深入钻研,却又感觉没有什么收获。
吕子约兄从西边过来,对我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分享他的见解。我这才明白,就算像公输般技艺精巧的人,也离不开绳墨的规矩。
从那之后,我们往来频繁,亲密无间,甚至都分不清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了。然而人生的去留哪有定数呢,我一直担心我们会分隔南北。
谁能想到,有人题写了任命你为天台通判的文书,分别的日子突然就迫近了。我想挽留你,却终究留不住,只能拉着你的衣袖,再三叹息。
我送你到浙河西岸,只见狂涛汹涌,像是直立着的一样。你要稳稳地驾驭着这波浪前行啊,我也得整理行装继续我的人生旅程。
这份离别的愁绪和对学问、人生的感悟广阔无尽,只希望你我都能各自努力,不断前行。
关于作者
宋代 • 彭龟年
彭龟年(一一四二~一二○六),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授袁州宜春尉,调吉州安福丞。请祠养亲,与张栻、朱熹游,学益进。光宗即位,召除太学博士。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迁国子监丞,为御史台主簿,四年,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除起居舍人。宁宗即位,迁中书舍人,除侍讲,迁吏部侍郎兼侍读。以上疏劾韩侂胄,出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落职奉祠,五年,以赵汝愚党追三官勒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五)。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赣州,以疾辞。开禧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忠肃。有《止堂集》四十七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书辑为十八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攻媿集》卷九六《忠肃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彭龟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