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辛弃疾 蒌蒿宜作河豚羹 蒌蒿宜作河豚羹 5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辛弃疾 河豚挟鸩毒,杀人一脔足。 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 方其在野中,卫青混奴仆。 及登君子堂,园绮成骨肉。 暴干及为脯,拳曲猬毛缩。 寄君频咀嚼,去翳如折屋。 译文: 河豚带着像鸩毒一样的剧毒,仅仅吃下一薄片就能致人死亡。 而蒌蒿或许能缓解它的毒性,就好像是把赤诚之心交给了人们。 当蒌蒿还生长在野外的时候,就如同卫青未发迹时混杂在奴仆之中一样不被重视。 可等它登上了高雅之人的餐桌,就如同园公、绮里季这些贤士与君子成了亲密的一家人。 把蒌蒿晾干制成干菜,它就蜷缩起来,像刺猬的毛收缩在一起。 我把这蒌蒿寄给您,希望您能常常咀嚼它,它能去除眼翳,功效显著,就像拆屋子那么容易。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