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寓隠轩

轩亭晓清旷,行乐未妨频。 无客不堪醉,有花长是春。 凭栏尚红药,结伴擅芳辰。 笑驻凌波步,香分折角巾。 鶑声殊自健,杏子况尝新。 仰止宗英伯,来为郑驿宾。 言辞独乐乐,仍命可人人。 鸿弄舞时影,梁蜚歌处尘。 棋枰谁得隽,诗笔自疑神。 欹倒何妨屡,歌呼却甚真。 升沈塞上马,容易鬓如银。 奈许追欢地,回头迹便陈。

译文:

清晨时分,这轩亭清新又空旷,在此行乐,即便频繁一些也无妨。 没有客人相伴的时候,我也能独自畅饮沉醉;只要有花儿绽放,这里就好似永远是春天。 我倚靠着栏杆,欣赏着那艳丽的红芍药;和好友们一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笑着停下轻盈的脚步,花香沾染了我的头巾。 黄莺的啼鸣声特别清脆有力,更何况还能品尝到新鲜的杏子。 我敬仰那位德高望重的宗英伯,他来到这如同郑庄好客之驿的地方作客。 他放弃独自寻乐的方式,还让每个人都能尽情欢乐。 鸿雁舞动着它飞舞时的影子,歌声扬起,连屋梁上的灰尘都为之飞扬。 棋盘上,不知是谁能赢得胜利;诗笔之下,那诗作简直如有神助。 即便多次喝得东倒西歪也没有关系,放声高歌呼喊,那情感是如此真挚。 人生的升沉就像塞外驰骋的马匹一样难以预测,转眼间,两鬓就已斑白如银。 无奈啊,这令人尽情追欢的地方,一旦回头,那些过往的痕迹就都成了旧时光。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