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修殿院持节归蜀

堂堂柏府几人过,屈指精忠竟若何。 正尔浮云遮白日,頼公砥柱立颓波。 回天力挽千钧重,去国身轻一叶多。 万里长江向东去,清明无日可镌磨。

译文:

在那庄严的御史台,能有几人真正历经考验、秉持初心呢?屈指算来,那些所谓精忠之士,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 此时啊,就像那飘浮的云朵遮蔽了明亮的太阳,朝廷被奸佞小人所蒙蔽,局势危急。还好有您,就如同中流砥柱一般,在这颓败的浪潮中毅然挺立,力挽狂澜。 您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如同以千钧之力挽回即将倾倒的局面,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如今您要离开京城回到蜀地,放下了朝堂的重担,此时的您就像一片轻盈的树叶,没有了那些沉重的束缚。 那万里长江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您清明的品格和功绩就如同这江水一般,永远不会被磨灭,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