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扬子云墨池

平隄修柏转林塘,飞盖同升吐凤堂。 后世有传由准易,斯文无复数他扬。 草玄大启天人奥,池色犹关翰墨场。 吊古怀贤尚遗恨,不然晁董可相颃。

译文:

沿着平坦的堤坝,高大的柏树排列两旁,我们的车马绕过林边池塘,一同驱车来到这吐凤堂。 扬雄的学说在后世能够得以流传,是因为他创作了《太玄》来模拟《周易》;在文章学术方面,其他人都难以与扬雄相提并论。 他创作《太玄》,深刻地揭示了天道与人事的奥秘;这墨池的水色,似乎至今还与笔墨文章的领域息息相关。 我凭吊古迹、缅怀贤才,心中仍有遗憾;若不是如此,扬雄的才学和成就完全可以与西汉的晁错、董仲舒相媲美。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