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展观太上皇帝御书

龙颜祗肃阅尧章,宝轴神毫赫有光。 八法心传齐帝学,万年奎画与天长。 袭藏肯比唐三杰,墨妙尤卑晋二王。 舜治方隆定于一,区区发问陋梁襄。

译文:

皇帝神情恭谨严肃地阅览着往昔贤君般的诗文,那珍贵的卷轴上,御笔书法神采奕奕闪耀着光芒。 书法的八法精髓通过心领神会代代相传,与帝王之学相契合,皇帝的墨迹如同永恒的奎星光辉,将与天地一同长久留存。 这御书收藏起来,怎能仅仅和唐代的三位书法大家之作相提并论呢,其精妙的笔墨甚至让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显得逊色。 如今圣上治理天下,正如舜帝时代般隆盛,国家安定统一,像梁襄那样无关紧要的发问,实在是太过浅陋了。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