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浙西张提仓

老掾当年意已倾,执鞭虽晚眼仍青。 绣衣公子初云汉,璧水先生尚典刑。 负弩前驱容漫叟,下帷覃思媿玄经。 催科欲付翻羹手,照我山行定几星。

译文:

这首诗是比较有古代文人雅趣和官场交际意味的作品,以下是它的现代汉语翻译: 当年我就已经对您的风采和才德钦佩不已,如今即便相见稍晚,不能早为您执鞭随侍,但我对您的倾慕之意始终未改,满眼都是您的不凡之处。 您这位身着绣衣的公子,如同来自高远的云霄,有着高贵的出身和非凡的地位。而您作为在太学有着深厚学术底蕴的先生,还保持着令人敬仰的典范和风度。 我本如那负弩在前为您开道的粗人,承蒙您的接纳让我有机会在您身边。可我却像董仲舒下帷苦读那样,虽有钻研学问之心,却深感自己对经典的领悟远远不够,有愧于这样的身份和机会。 如今我希望能把这催征赋税的棘手之事交给您这位有着高超处理能力的人,就像您能如星辰照亮我在山间前行的道路一样,为我指引方向,让我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