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遇逆风有叶舟坐二小儿以一竿挂二笠代帆而来

小艇浮孤苇,垂髫识二童。 巧将双箬笠,快夺一帆风。 去去渔歌里,翩翩麦浪中。 吴儿惯浮浪,早已逐飘蓬。

译文:

在那片水域里,有一艘小小的船儿漂浮在孤单的芦苇丛边,仔细一看,船上坐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们头发还垂在额头,十分稚嫩。 这两个小孩可聪明啦,他们巧妙地把两片箬笠挂在竿子上当作船帆。风一吹,小船借着这“帆”的力量,快速地向前冲去,就像挂着一张真正的帆一样轻快。 小船在渔歌的悠扬旋律中越行越远,它穿梭在那如同麦浪般随风起伏的芦苇荡里,姿态轻盈得好似在空中翩翩起舞。 这两个来自吴地的小孩啊,平日里就习惯了在水上自在游玩、闯荡。看他们现在驾着小船在水上前行的模样,仿佛早就像那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对这种四处漂泊、自在逍遥的生活习以为常了。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